布谷飞飞劝早耕,田间地头人机忙。阳春三月,贵州乡村各地伴随着百花盛放,全面掀起春耕热潮。曾经的“牛耕人种”式作业,被越来越多的无人植保机、土培拖拉机、育苗机、插秧机等山地农机的机械化耕作所代替。

聚焦亩产值,提质增效进行时。近年来,为切实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我省各地积极探索,推进良种良法、精耕细作,探索建设高标准农田、智慧农业科技园、生态立体循环的多元产业基地,在有限土地上作出增收大文章,打好亩产增值“大算盘”,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高质量发展,唱好群众增钱增粮丰收曲。

玉屏自治县新店镇沙水坪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贵州图片库发

夯实示范高产“标准田”

连日来,玉屏自治县田坪镇的水稻高标准种植示范基地上,一台台旋耕机正紧锣密鼓地翻地、整地,作业声飘荡田野。

“这片基地是我们今年提升水稻亩产量的一个试验基地,是一次全新试探,非常期待!”贵州振兴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必清介绍,作为玉屏县水稻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龙头企业,为进一步提高当地水稻亩产量与品质,公司在县农业农村局统筹下,依托贵州科学院、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技术指导,从湖南引种,在田坪镇建设余亩的高产示范农田,试验种植高产杂交水稻新品。

田坪镇高产示范田建设是玉屏县夯实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先行试点典型。近年来,为了确保粮食稳产增收,该县按照“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力强”的建设标准,全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农业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乡村振兴。

如何夯实示范高产“标准田”,实现高产高质?玉屏自治县结合山地农耕特点,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同时,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积极推广现代化山地农机运用。

正在田坪镇组织耕作的供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便是其中之一。目前,合作社配备30余套耕、种、管、收、运“一条龙”服务的农机设备,30余名掌握机械操作的农户社员,流动服务全县农耕作业。去年,该合作社与县农业农村局合作,带头开展水稻高产创建项目,通过统一耕种、统一肥料、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等方式,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水稻亩产量,实现稳产增收。

“农机使用提高了全县农耕生产效率和质量,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持助力。”玉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长邹志介绍,年,全县完成1.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高效节水灌溉0.23万亩建设任务,完成率%。

今年来,该县将年和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纳入县平台公司统筹实施,引入社会资本提高单亩建设标准,打造精品工程,并成立了以县长为指挥长的项目指挥部,负责项目落实。项目落实后,预计可形成高标准农田约3万亩,建成高效节水灌溉农田0.45万亩,粮食增产约万公斤,耕地质量等级提高0.5等。

黔西市水西泰丰园内的数据监测设备。翟培声摄

精耕细作“慧”种“科技园”

“会”种田更要“慧”种田。贵州各地积极以技术赋能,在有限的土地上作增产增收大文章。

3月16日,黔西市水西泰丰园传来好消息。经专家组现场田间测产,精品葡萄树下试验套种羊肚菌鲜菇平均亩产量达公斤。按批发价每公斤鲜菇元计算,每亩可增收2.96万元,试验种植迎来开门红。

秋冬季葡萄园套种羊肚菌,是水西泰丰园探索亩产增收的有力实践。

为确保羊肚菌稳产增产,水西泰丰园通过无公害农产品技术规程进行生产,每一块地都作了全周期数据检测,在数据指导下精耕细作、精准施肥、合理灌溉。

近年来,该园区还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建成育智能化苗温室、标准蔬菜大棚、研发中心、设施农业展示厅、仓库及加工房,以及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于一体的农业产业集群综合示范体,打造现代化农业科技园。同时,先后引进新、奇、特蔬菜品种四十多种,推行无土栽培、叠加套种等生产“良方”,搭建可全面监控土壤、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数据的信息云网,疏通生产数据“脉络”,水、肥、光、温可“一健”增减,实现精准管控,促增亩产效益。

凭借技术力量,搭建智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目前,该市农业园区种植业基地面积16.67万亩,温室大棚50.8万平方米。各级各类园区水、电、路、讯实现全覆盖,主干道、机耕道、生产便道、沟渠管网、喷滴灌设施、冷库等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并不断借助大数据技术,完善智能化信息网监控体系建设覆盖农业园区。

册亨县弼佑镇油茶基地。吴采丽摄

立体循环巧建“多产地”

田间耕作忙,山林收获旺。林业产业作为农业生产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我省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必不可少的环节。

如何有效利用山地特色,巧建“多产地”?册亨县在“时”“空”上给出了答案。

3月暖春,生机盎然。册亨县弼佑镇西南油茶科旅谷低产改造示范园区内,悬挂在油茶林里的12万棒木耳陆续迎来采收。地上生长的天门冬、黄精等中药材格外茁壮。

油树上摘茶果、树冠采穗条、树干嫁接金花茶、树枝悬挂菌棒、树下种植中药材……弼佑镇巧借立体空间,在一棵树上开发“五层立体经济”模式同步获取效益,既为群众增加经济收入,又科学推进老油茶林低产改造,实现有效管护,形成良性生态循环。

“老化的油茶林产量低,效益出不来。如今通过‘五层立体经济’探索,在一棵树、一块地上发展5个产业,产值至少可以翻5倍,真正实现了一树绽放‘多产花’,巧建‘多产地’。”弼佑镇林业站站长罗开林说。

目前,册亨县在弼佑镇通过“油茶+五层立体经济”示范建设面积亩,实施林下套种菌棒12万余棒,林下种植天门冬亩,嫁接金花茶5.8万株,充分激发林地空间价值。

想方设法让土地增产增收,不止在立体空间上做文章,时间上也大有可为。

走进册亨县秧坝镇昂涛村,余亩连片稻田间,一排排整齐的木耳菌棒格外惹眼。

近年来,昂涛村充分利用冬季田地农闲时间,发展“短平快”的食用菌产业,既能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又能合理利用资源。目前,全村通过合作社示范带动发展的木耳产业,在稻田、林下空地等共种植木耳近20万棒。

推行良种良法,探索高效种养模式。册亨县发挥山林优势,向“时空”问增收,破除耕地局限,在山地上建立起一个个生态立体循环的多元产业基地,让田野与山林处处增产增收。

这样的探索不只是在册亨县,锦屏县运用林子空间区位,打造“五林经济”模式,发展林药、林鹅等林下经济全产业链,让林下经济成为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年,“五林经济”高效种养模式成功入选国家林草局编选的全国28个林下经济发展典型案例,获得推广运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吴采丽

编辑刘绍波

编审刘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huachaa.com/jhcfz/13190.html